首页 >> 泵壳

发展现代农业造就新型农民光敏油墨

鲁星机械网 2022-07-26 19:02:34

发展现代农业造就新型农民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并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追求农业现代化的目标,需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队伍——新型农民队伍,而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因此,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使有志于现代农业的城乡劳动力有用武之地,使传统农民逐步转化为新型农民,是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途径。  提高组织化程度,造就新型农民  现代农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组织化程度高,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和农业公司,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组织化程度,将传统农民转化为新型农民。  与散户不同,依托农业合作社,农民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现有的技能和特长,并在合作社的运营当中学习并应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从而有效地改变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大起大落、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通过加入合作社,农民可以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视野,开阔胸怀。  在合作社内,或是合作社外,许多农业大户还是合作社的重要成员或是带头人。由于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大户需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融资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政策判断能力。获得这种能力的过程,就是将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改造成新型农民的过程,被改造的不仅仅是大户本身,也包括大户雇佣的其他人员。  除了合作社和农业大户之外,各种类型的农业公司也是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是其发展趋势。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民,无论是分散的农民,还是合作社的成员和农业大户,在同这些公司打交道时,需要全新的知识、技能,而那些从土地上游离出来、直接服务于这些公司的劳动力则需要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将有利于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延长产业链条,造就新型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必定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建立全面、高效和快捷的农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流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使农业生产活动同工业、商业和信息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必将对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农民的生产、养殖必须符合政府的技术标准,符合加工厂和经营者的技术要求。正是在适应诸多标准和要求的过程中,农民不断地调整自己、改造自己,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不再是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而必须将自己的偏好同企业的要求和市场的需要结合起来。  在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同时,必须建立全面、高效和快捷的农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流通网络。就农产品销地而言,农产品经营“超市化”、连锁化是市场的发展趋势。产地农民、产地农业公司同销售地的农产品批发企业和大型超市连锁能否建立长期供应关系,直接决定着农产品销售市场的稳定和农业生产的稳定。为了保证农产品销售,农民必须关注市场行情,在与城市商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农民变得越来越像城里的“买卖人”,市场意识日益增强。就农产品产地而言,建立和完善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农资供应连锁和农产品零售连锁,是提高农村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的关键步骤。商务部2005年推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用3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内培育出25万家左右的“农家店”,力争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国50%的行政村和70%的乡镇,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这一工程不仅为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如何杜绝假冒伪劣农资和农产品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重视食品安全,造就新型农民  现代农业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向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水源、土壤、空气等农业生产环境以及农产品本身是否存在污染,日益为消费者所关注。  化肥和农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但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对农村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了威胁。为了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在农业生产中,应当禁止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公布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化肥农药名目,加强对农民进行专项培训,增进他们有关农药和化肥的知识,增强他们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的技能。  在努力规范农药和化肥使用的同时,现代农业越来越重视有机农业的价值。有机农业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能源的消费,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排放,从而减少土壤侵蚀,增加碳的存量。由于不用化肥和除草剂,使用较少的高能耗饲料,有机农业体系中温室效应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而有机农业的价值并不局限于经济和环境的意义,它还具有很强的文化意义。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去农村度假,重新发掘乡土观念和传统食品文化的价值;同时,越来越多的从事有机产品生产的农民参与到乡村旅游业中来,或者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饮食。  “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渔”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畜禽粪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随着生猪和其他畜禽的规模化发展,对畜禽粪便进行规模化、集中化、工业化处理是必然趋势。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农民需要关注的将不仅仅是养殖活动,同时还必须关注他们的养殖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把工业生产的一些理念纳入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来。  推动科技创新,造就新型农民  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先进技术,能够促使农业生产专业化,提高农业劳动效率,造就大批能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  美国农业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历史表明,科学技术是改变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造就新型农民的强大动力,其机械化和信息技术创新就是非常好的例子。1900年,全美国拥有2000万头马和骡子、50万头耕牛,这些牲畜是农业生产活动动力的主要来源。拖拉机的出现及其改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到20世纪80年代,畜力基本上为机械力所取代,同时,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跟拖拉机有关的农用机械设备也变得复杂起来,粮食联合收割机、玉米采摘机、干草打包机、干草切割机、棉花采摘机、真空挤奶机、通风扇、干草烘干机、牲畜棚舍粪便清除器、筒仓卸载机等相继问世。农业机械化一方面用机械力代替畜力,另一方面用机械力代替人力,农民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方式、知识结构和技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20世纪上半叶,美国信息技术方面最重要的创新是无线电和电话。无线电为封闭地区的农村社区和农民提供了及时的天气预报、经济信息。1950年,38%的农户有电话,1964年为76%,到了20世纪末,无线电、电话和电视在农村地区已变得极为普遍,许多农民特别是年轻农民都用起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加强了农村与城市的经济联系,缩短了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差距,农民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视野开阔、信息灵通的现代农民。  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同样充分表明了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培育的优良粮种、优良畜禽和优良水产,为推动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面对日益增强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造就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新型农民。首先,应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制定并实施主要农产品科技支持计划,努力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根本性突破。其次,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院校、农业企业提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探索多种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加快构建“专家+农技人员+农户”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再次,构建农业科技协作新格局。倡导“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应用于生产”的科研评价机制,有效衔接农业教学、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产、学、研、用的密切结合。最后,重视机械化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开发出适合各地自然条件,适合各种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一方面,可以用机械力代替畜力,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用机械力代替人力,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促使农民的劳动方式、知识结构和技能发生根本转变,从而更加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倡导全民参与,造就新型农民  伴随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是城市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的流动,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思路的一种具体表现。  城市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城市居民包括常住居民和非常住居民向农村流动。这种迁徙既可以是长期的、固定的,也可以是短期的;既可以是由政府推动的,也可以是由民间主动进行的。我们在鼓励农民工返乡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也应当积极鼓励和扶持大批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的城市青年奔赴农村,参与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去。经历过城市工业、城市商业等城市经济和城市文明洗礼的青年,在经济能力、视野、抱负等许多方面不同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青年,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觑。  除了城市青年以外,还应当鼓励并推动城市里具有较好教育背景并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的城市知识分子,以各种方式参加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队伍中去。他们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或许不是直接的,可能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城市知识分子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改变农民的观念和知识结构,有利于造就新型农民。  加强教育培训,造就新型农民  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业教育和技术推广。美国建立了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农学院、农业试验站和技术推广站。农学院的任务是提供农业教学和科学研究,除了正规农业教育外,还非常重视成年人的农业教育,因此,农民的文化素质较高,农业技能较强,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大学毕业生;在每一个州,至少建有一个农业试验站,主要从事与本州农业生产有关的研究,经费来自政府拨款,其研究成果免费向所有农场主提供;根据有关法律,各级政府提供资金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站,把农村青年组织起来,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和推广。  同美国一样,以色列拥有众多的农业科研机构,包括非营利研究机构、农业科教机构和公司的研究机构,其中公司的农业科研机构数量仅次于美国,涉及许多农业研究领域。为了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以色列设有一批专门的农业培训机构,其中以色列国际农业培训中心每年免费举行多期农业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包括水利、气象、农产品储藏、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农民跟技术推广服务人员的关系密切,通过他们提供的学习材料不断学习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非常高。在以色列,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6%,其滴灌、喷灌技术在世界享有盛誉,而高素质的农民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他们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乐于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许多以色列农民被政府派往世界各地,传播设施农业理念,推广设施农业技术。  我国有许多农业大中专学校和农业职业学校,推出了许多农民培训工程,比如“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等等,为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技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毋庸讳言,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还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普遍存在向综合性院校转变的趋势,“农”的色彩在减弱,许多涉农专业在萎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像其他高校一样,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主要以市场为导向,涉农专业招生困难、就业不易,涉农专业“瘦身”也就在所难免。而农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农业没有他们的“安身之处”。现代农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要求都较高,因此,发展现代农业是振兴农业院校的根本途径,是产生农业院校培养新型农民市场需求的源泉。  提高农民培训效果,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有两个: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经过培训的农民能够充分应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建立一个更为完整、效率更高的农民培训体系。如前所述,政府许多部门对农民培训高度重视,推出了许多培训工程,但培训重点不同、培训方式不同、培训对象不同、培训标准不同,多头并进,因此,培训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培训效果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我们应当将农民培训资源尽可能向较少的部门集中,以提高培训资源的效率,在这方面,农业和劳动部门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

宝钢锌铝镁彩钢板

郑州礼品定制

工业内窥镜

铝合金手表箱

喷漆房厂家

友情链接